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按领域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各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和课程设置框架确定具体课程,安排校外实践研究和必修环节等。 课程设置框架如下: (一)公共课(10~12学分) 1、政治理论课(2~3学分) 2、外国语(2~3学分) 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2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2学分) (二)领域主干课(8~10学分) 每个领域设置4~6门专业课程,其中有1门案例研究课程。设置要求由各领域协作组确定。 (三)选修课(6~8学分) 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各校条件自行确定。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2学时。 (四)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各培养领域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确定其他的必修环节
|